最近這個話題好像很紅....紅到我這個忙到翻掉又懶得寫blog的不及格格主也要下海寫一篇了.....
其實這個東西在近代分子料理書或課程中都是會被談到的話題, 也就是麵粉的筋性是什麼東西? 這點是今天我要談談的東西....也可以變化出一些料理來。而免搓揉麵包只是其中一項。
麵粉的筋性事實上是由小麥中富含的彈性蛋白所構成,這些蛋白和澱粉質分布在麥子中,而我們在磨粉的時候,若是把粉的粿粒打得很細,就會得到彈力蛋白很容易釋放出來的粉,我們稱之為高筋麵粉。而若是粿粒磨得粗了,就會得到彈力蛋白很不易被釋放的麵粉,當然就是低筋麵粉。
這些彈力膠原蛋白就像網子一樣構成了像筋性一樣的膜,像橡皮筋一樣緊緊拉住澱粉和其它彈力蛋白,因此我們會感覺得有特別的口感,很Q,很有彈性......現在問題來了,筋性是如何釋放的? 傳統上的廚師大多使用手去揉,因為就經驗來看,的確用手揉會加速彈力蛋白的組合而構成有彈性的麵團,現代的師父也都使用機器來揉,因為使用機器揉的麵團的確因為力量巨大又穩定(師父也可以去管其它重要的事)而會顯得特別滑順細緻。就算是老師父,一遇到機器壞掉時用手揉也很難做出機器的手感。總之揉這個動作的確可以加速彈力網的構成。
但是就分子料理化學家的實驗發現,其實澱粉水解的情況足夠時,彈力蛋白也可以自己組合起來。也就是說今天我們弄了一個麵糊,只要水份足夠,放在冰箱裡一天,它也會變成很Q的麵團,真是令人無奈的結論.......而且如果我們再用大量的水去沖掉澱粉,這些蛋白會留下來變成極其強韌的麵筋。這些麵筋就可以拿來做成超Q的印度Q餅或者早餐吃的炸麵筋。
再來談談發酵,其實商業酵母是很好用的東西,他提供了良好的強力菌種讓發酵必定成功,但是生長太快的菌類會大量吃掉水份,也無法好好分解澱粉粿粒,所以商業酵母的作品較硬較乾是必然的。麵團中的酵母菌其實是高達上百種酵母菌的集合,不會只有一種,只是因為強力菌種占的比例不同而會有不同的效果。所以當商酵作品過發後(經過比設計中更長的發酵期),事實上也會成為老酵母,但這種老酵母的特性這要看環境而定。我是不反對有空的人花五六天去培養純天然酵母,像什麼葡萄乾酵母,茶葉酵母都是,但其實和商業酵母的老麵團特性上不會差太多。因為細菌本來就住在你家裡,只是看你用什麼載體而會造成菌種比例不同而已。要找不同的酵母菌最好的方法只有換房子或換地方旅行去找.....
老麵所以受歡迎的因素就是澱粉水解情況較為良好,因此麵團較為溼潤,同時因發酵時間長也較有香氣。但代價也不小,就是氣孔會變得其大無比,有的人就不會喜歡這樣粗大的氣孔感了,像我在做客家發糕就會對過大的氣孔有點反感,導致我的發糕都是非常拚速度地做完......不過我對麵包的口感是較喜歡大氣孔的,過發的麵團除了香氣好,還會有乳酸中和太多的澱粉甜味,是很好的平衡口感!
所以講到這裡,腦筋好一點的人大致上就可以知道免搓揉麵包要怎麼做了.....
首先,做一個高含水量的麵糊, 在裡頭加入幫助麵粉糊化的鹽,鹽的量大約是每百公克麵粉比一公克即可,這不是做烏龍麵,比例不同口感不會差很多,當然別忘了要加一點商業酵母菌,否則你就真的要等天然酵母從天而降來救你了。把麵糊調好後丟在廚房裡,之後主婦可以先去打小孩罵老公,二小時後再回來把麵糊打入冷宮至少十二小時,不必懷疑,低溫慢速發酵是做好麵包的不二手法,就算你是用機器揉麵的職業級大師,也是要把麵團丟進冰箱等它一晚才會有口感。如果想學我們吳X春大師加入本土元素,可以在放進冰箱前加,比較好處理,等到發酵完想再加料就得有大師級手力了,如果你沒有大師級的功力,會把發好的麵團搞到完全沒氣變成空心磚,不會變成麵包。我很建議加入蘭姆酒浸過的桂圓乾....完全就變成吳寶春的粉絲.....不過都不加料做成法國魔杖也是我的最愛。
等到麵團發好後,請非常小心把它切割整型,同時放入一個可以鎖水氣的可加熱容器,好比鑄鐵鍋,砂鍋等,記得要有蓋,才能鎖住超高溫水蒸氣。關於超高溫水蒸
氣的在料理上的重要性,很懶的閣主我會再寫一篇,只是別問我何時會寫。總之整形手術完成後醒個一小時,把它送進烤箱用個200度至230度烤好後就會變成
好吃的壞東西了..........
呃,忘記交待一點,如果烤箱太小火力不夠,烤到一半時是可以去蓋的......
吃這種大氣孔的麵包,可以沾醬,我個人偏好青醬(就是一堆九層塔和炸蒜頭砍爛了丟進橄欖油中,沾麵包用的油可以多一點),而我敬愛的老爸則是鵝肝醬......@#$%#...等級有差....
因為太懶了,等改天再繼續這個話題......因為還有我最愛吃的印度Q餅還沒談到哩.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